• 首页
  • 粮食
  • 蔬菜
  • 果品
  • 水产
  • 酒水
  • 饮料
  • 茶叶
  • 畜禽
  • 食用油
  • 资讯
logo
  • 首页>
  • 水产 >
  • 正文

对待孩子的成长,请顺其自然

2023-04-25 06:51:02 来源: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
【专家访谈】


(资料图)

真正的因材施教,不仅发生在学校,更要首先发生在家庭中——

对待孩子的成长,请顺其自然

光明日报记者 杨飒

“双减”实行一年多以来,学校作业少了,课后服务活动更丰富了,不少家长认为,孩子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时间,更快乐了。然而,也有部分家长依然充满担心,怕孩子在学校学得少,跟不上。他们在网上学习各种各样的“鸡娃”知识,想要抓住孩子的黄金发育期,让孩子“赢在起跑线上”。如何正确看待家长的这种心情与行为?光明日报记者专访北京市东城区家庭教育文化推广中心主任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培训师果海霞。

我们的教育一直走在探索“因材施教”的路上

记者:自2021年“双减”以来,学校的作业少了,课外培训班取消了,孩子们放学后有更多空闲时间了,为什么有的家长还会焦虑?

果海霞:第一种焦虑来自家长认为过去自我的“不够好”。第二种焦虑来自家长对未来自我的“不相信”“不确定”。第三种焦虑来自当下家长对自我各种状态的不满意。

事实上,从心理学的视角说,成年人所有对过去自我的不满意,大都源于成长经历中“被肯定、被看见”的机会匮乏。青少年儿童对自我的认知,首先来自外在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评判。因此,很多成年后的家长内心都有一个巨大的“坑洞”,需要被自己的父母或养育者的爱和肯定填满。同时,如果父母已经不能替自己做这部分功课,就需要家长自己通过学习或咨询来完成这个“填心理坑洞”的功课。

借由这份对自己的过去、未来和现状的不满,家长无形中把压力转嫁给了自己的孩子,唯恐孩子浪费了学习的最佳时间。家长们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或专家、他人介绍的学习经验,到处搜集优质资源,争分夺秒地安排孩子的学习和生活,让孩子的时间被充分利用。唯有这样,家长内心才能略显心安。而这个过程中,家长忽略了孩子当下的年龄段特点和孩子内心世界最真实的需求。

若孩子的“人生归属”变成了父母的“权利”,孩子就被剥夺了“选择权”

记者:在调研中,我们发现不少家长仍持有一种观点:如果不提早“鸡娃”,就容易错失孩子的发育黄金时期。网上流传着不少“鸡娃”方法论,比如几岁到几岁要多学数学、几岁到几岁要学英语。这些家长的行为被称为“科学育儿”,这些行为真的科学吗?

果海霞:在这里和读者朋友们分享一个很老的故事。

陶行知先生是民国时期的人民教育家。有一次,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。他走上讲台,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。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,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。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,然后按住公鸡的头,强迫它吃米。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。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?他掰开公鸡的嘴,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。大公鸡拼命挣扎,还是不肯吃。陶行知先生轻轻地松开手,把鸡放在桌子上,自己后退了几步,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。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:“我认为,教育就像喂鸡一样。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,把知识硬灌给他,他是不情愿学的。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,过不了多久,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。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那效果一定好得多!”

从2500多年前,孔子提出“因材施教”至今,我们的教育一直走在探索“因材施教”的道路上。真正的“因材施教”不仅发生在学校,更要首先发生在家庭中。

一台冰箱或其他家用电器出厂时,是带着商品的出厂使用说明书的,客户收到商品后,也是先看使用说明书再开始启动设备的。如果说,父母就是孩子的出厂厂家,首先孩子出生后,我们有没有认真研究这个孩子的“出生说明书”,6年之后,我们有没有给他带着他自己专属的“个体说明书”进入小学,让老师知道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这个孩子,去引领支持这个孩子的学习与成长?

被充分爱、尊重、允许、支持、肯定的孩子更知道自己要什么、想要做什么,因为他们的“内在自我”在“被爱、被尊重、被允许、被支持、被肯定”的过程中得到了保护、滋养和发展。

记者:不少家长选择继续“鸡娃”是为了让孩子进入名校(无论小学、初中还是高中、大学),这似乎成了孩子发展的唯一路径。应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、成才?

果海霞:这个问题里要探讨三个点:

首先是关于孩子的“天赋兴趣”的探讨。上文里,我提到了孩子的“个体使用说明书”,这里面要说明的内容就包括孩子的天赋兴趣。当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天赋兴趣之后,再去选择适合的学校,对孩子的支持和帮助才会更有力。如果一味追求名校,并不考虑孩子的天赋特征,有可能这只是家长的需要而不是孩子自己的需要。

其次是关于孩子人生归属权的探讨。在这里,我有一点小感受,作为家长,很多人会习惯给孩子做安排。这个安排背后的理论依据就是:我是爱你的,我是对的,你是我的孩子,因此你要听我的。在这里,孩子的“人生归属”就变成了父母的“权利”。或者说,孩子就被父母剥夺了“选择权”。

我的一位高三年级来访者,她重读了三年高三。她就喜欢化妆,只想到大学里深度学习“服装与化妆设计或人物形象设计”专业。但是妈妈不同意,于是孩子就一次次考不好,一次次复读。事实上,案例中的妈妈已经剥夺了孩子人生的决策权。真正尊重孩子人生归属权,孩子才能拿出更多的自我规划。

最后是关于“从众”与“适合”话题的探讨。当我们的内在自我不够自信的时候,我们往往会把期待放在环境或他人身上。同时,我们会选择追随。因为这会让我们和大多数人是一样的、相似的。当我们从众的时候,关注点在外在,就忽略了“因材施教”。孩子的成长,最需要的是被关注内在需要,寻找更适合孩子的需要。对待孩子的成长,请顺其自然。

优质的教育不仅是养成好习惯,更要养心、养根

记者:孩子是不应该提前培养?如果提前培养,最应该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和素养?

果海霞:记得在《老子》中有这样两个词语:“顺应天时”“道法自然”。这是万事万物都需要遵守的自然规则。

如果把孩子的成长比喻成一棵小树苗的成长过程,浇水、施肥、修枝、剪叶……最重要的是树根的养护:他是向下扎根了吗?他的根扎得深远吗?

培养孩子向下扎根的能力和素养,是当下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。 即,最优质的教育不仅是养成好习惯,还要养心、养根:养心,主要是滋养孩子内在温柔、坚强、勇敢、灵活、智慧等心理(个性)韧性。养根。主要是滋养孩子的良好品德,如善良、勤俭、勤学好问、诚实、兢兢业业、利他等品德。

记者:您认为,应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?家长应该怎么做?

果海霞:缓解家长的焦虑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。这不是读一本书、看一篇文章、做一个咨询就能够解决的。更多的功课需要家长从自己身上开始,一点一点去觉察、去探索、去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案。这个过程就是学习成长、不断精进、进取的过程。
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4月25日 13版)

关键词:

    为您推荐

  • 对待孩子的成长,请顺其自然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通榆:万亩杏花绽芬芳,引来各方游客打卡 作者:陈宝林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胜章   更新时间:2023-04-24 18:50   来源:吉林日报—大吉网 环球热文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青岛市市南区2023年产权型人才住房项目配售相关情况及责任_世界观焦点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新华全媒+丨深、新、广——来自“走向世界的中国航天”展览全景解读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2023“看中国·外国青年影像计划·重庆行”展映仪式举行 今头条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每日聚焦:大株红景天胶囊的作用及功效预防高原反应吗_大株红景天胶囊的作用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棒棒堂歌曲爱情玛奇朵_爱情玛奇朵mv|全球看点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注意!“五一”在京游览这些景区要预约|环球最资讯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消息称网易起诉暴雪欠款3亿 此前双方表示不再续约合作|天天时讯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美团2023五一假期消费趋势洞察:味蕾游、沉浸式、住玩一体引领新风潮 观天下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观热点:青岛福彩 即可造福 国泰民安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世界简讯:垃圾食品之王好玩吗 垃圾食品之王玩法简介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雀的部首_齐的部首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信德新材收关注函:要求说明高分红预案是否与公司业绩增长幅度相匹配,是否存炒作股价情形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图解中衡设计年报: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100.87% 最新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当前聚焦:人民论坛网评 | 以“航天精神”点亮前行之路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湖南出版7个项目获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表彰_当前快报

    水产2023-04-25
  • 上海一女子逛商场被跳楼者砸伤住进ICU,家属:她刚入职,几天后转正|天天快资讯

    水产2023-04-24
  • 标普:香港置地将继续从其高质量的投资物业中产生稳定的现金流

    水产2023-04-24
  • 每日消息!村落纪录片_村落

    水产2023-04-24

果品

  • 北京2022年冬奥会、冬残奥会奖牌“同心”正式发布
  • 冬奥故事会丨一图了解冬奥会历届奖牌
  • 同心筑梦向未来——写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之际
  • 外交部:美国针对亚裔仇恨犯罪数字令人痛心

蔬菜

  • 说好“一梯一户”却成了“两梯两户”,买方能否解除合同?
  • 更高水平开放合作助力中国东盟经贸发展迎新机遇
  • 9被告人犯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刑罚
  • 玉渊谭天丨中美再通话,“建设性”很重要
  • 环球时报社评:中美经贸需要建设性对话
  • 俄媒:莫斯科扩大新冠感染新疗法试点范围
  • 冰雪之约 中国之邀 | 追赶的勇气
  • 中国第20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完成“VA-2”道路排水系统修缮任务
  •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举办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图片展
  • 美专家认为三大原因导致美国供应链危机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南方食品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21   联系邮箱:855 729 8@qq.com